• English
  • 中文
  • Home > Literatures > 福建会馆举行改组四周年纪念会 并选举第二届代表大会 陈嘉庚演述文化与国家关系 国家危难时期积极救国之法 应保存我国文化及提倡教育 周献瑞详谈马来亚各地华侨近况 侯西反林庆年汤祥藩等报告会务
    Date:
    17 March, 1933
    南洋商报 第6页
    Title:
    福建会馆举行改组四周年纪念会 并选举第二届代表大会 陈嘉庚演述文化与国家关系 国家危难时期积极救国之法 应保存我国文化及提倡教育 周献瑞详谈马来亚各地华侨近况 侯西反林庆年汤祥藩等报告会务

    昨日(16)上午10时许,本坡福建会馆,在直落亚逸该会会所,举行改组四周年纪念,及选举第二届代表大会。出席代表大会,计到会者有陈嘉庚、侯西反、林庆年等君。开会时由陈嘉庚君为主席,李铁民君为司仪及纪录,会场中有陈嘉庚君演说。陈君对于福建会馆之前途,厦门大学之近况,与文化之保存对于国家兴亡之重要等问题,曾有详细之发挥。此外,周献瑞君报告马来亚各地华侨近况,侯西反、汤祥藩等君报告会务等,与林庆年报告教育科情形,均甚重要。兹将该会开会情形详志如下:

    到会者

    计有陈嘉庚、侯西反、林邦彦、谢乌、李铁民、何子儒、陈湘江、林建邦、周献瑞、陈辉相、郭锦鸿、王盛治、汤祥藩、周醒民、黄光弼、庄丕唐、林庆年、洪子晖、李春荣、陈春发、陈永顺、周逸渚、王声世(王肃丹代)。

    开会情形

    其开会秩序如下(一)摇铃开会,(二)全体肃立,向孙总理遗像及党国旗行三鞠躬礼,(三)举临时主席,(四)恭读总理遗嘱,(五)主席致词,(六)报告会务,甲:执行委员会主席报告,乙:执行委员会各科主任报告,丙:监察常务委员报告,(七)执行监察委员演说,(八)会员演说,(九)休息,(十)选举(甲)推举监票员,唱票员,记票员,(乙)开票,(十一)报告选举结果,(十二)决定第二次代表大会日期。开会时行礼如仪已毕,继由主席陈嘉庚君致词。略谓此日为本会馆改组后第4周年纪念,并为选举第二次代表大会出席代表之日,(按下月三届执盟委员即为第二次代表大会所产生)余(陈君自称)忝任连续两届主席之职,在任职期间,对于会务之进行,诸多与希望未克实现,故成绩毫无,内疚殊深,甚希望下届被选新职员,同心共济,以图将来之发展,更希望能实事求是,凡事不可拘诸形色,应注意于实际工作,以实现本会同人之素愿。对祖国则应如何补助国家,维护教育,对当地之工作,应谋闽侨之福利,赞助华侨教育之普及,联络侨团之团结力量,
    努力倡除华人不良之习俗等。

    维持三校 稍可留为纪念

    吾侪心理,谁不具有上述种种之希望,但本会改组后,瞬经四载,许多事件,多落于空言无补之憾,仅有维持三校之一事,稍可留为纪念者,从前本会之计划,对于本坡闽侨各校,均设法津贴,以期普及,无奈因不景气之巨潮,影响及本会经济,致津贴闽侨九校半途停止,而一切经已按序促进之计划,亦告中辍,至今尚未能恢复,以偿素愿。

    至于道南爱同崇福三校,年需费2万元,如果非适为本会改组之重新整理,恐三校遭际此时不景气,或者早告停办,否则必出诸敷衍了事,焉得有努力日谋扩展之机,对此点更觉三校之维持,更非容易之事也,而南岛之不景气,日趋严重,故希望将来新职员诸君,更应齐心协力,最低限度,对于三校之前途,应继续进展,不可因经济困难问题,驯至中途搁浅,或因陋就简焉。

    “对我国教育现状发生无限感慨”

    因本日言念及三校问题,顿觉我国教育现状,发生无限感慨,忆自逊清废除科举制度,迄今30余年,我国教育,居城市者,当然比较进步,然于乡村之内,反成退化,此种原因,在事实之所指示吾们者,盖从前不论乡僻小村,亦遍设书塾,儿童就学,每年仅须数元,便可了向学之愿,而现在则不然,因学校之经费浩繁,于乡村之地,甚少设立学校,而城市之学校,欲求学每年非数十元不够,致平民界因限于经济问题,失学儿童,遍地皆是,顽劣万状,令人不胜感慨系之,且城市之间,许多学校,其经济之来源,或由地方之税项,或为教会所设立,或由华侨
    汇款之补助,方克维持者,甚少有基金之学校,得以独立无虑者,城市之教育,尚且如此,乡村教育之现状,可得以推见矣,是故吾人,对于我国文化前途,应加注意,盖文化与国家之关系极巨。

    在事实上曾告诉吾人,如俄灭波兰,并亡其文字。当时波兰之人民,虽于强俄压迫之下,民间对于波国固有之文化,不忍放弃,多冒险私授波文,午夜深更,尚且父母教其子女,兄长教其弟妹,孜孜不辍。今波兰之复国,多有归功于其文化保存之力者,可见国虽亡,而固有文化尚未灭亡,终以文化之力量,而得恢复其祖国也。就以我中华民族而论,考诸历史,我汉族亡于元清之手,两度之恢复,亦全赖于文化之重力,故我人如果试一默思,教育于国家之关系,岂浅鲜哉。

    灭人国家侵人土地 终不能灭人之固有文化

    我国际此危如累卵,虽连日来报章之宣传,长城战事,迭告胜利,但胜利云何者,我国土地,失而未复,且当今之世,战争侧重科学化,敌寇以犀利之枪械,飞机大炮,坦克车等军用品,其炸力之雄无以复加,如果徒以血肉之躯,与敌拚命,恐终归于失败耳,故欲抵抗强寇,必万众一心,于物质之外更求救国保种之道,各尽其能,方有济也。然侵略者得以灭人国家,占人土地,终不能灭人之固有文化,世界任其如何变动,我国固有之文化精神,万不能残缺,此理甚明也。故吾侨之责任,对国家之义务,应如何补助,对教育之维护,应如何尽其力量,我国前途,方有一线希望也。

    世界无论如何变化 祖国当局无论走那条路 亦须保留我国文化

    且中日问题,前途险状殊多,如日前李顿爵士在巴黎和平社之演说,称“将来中国是在‘如何’‘何时’及‘由何人’等问题,以求领导使此优良民族,可以团结其国民之力量,其惟一之问题,则为莫斯科,或日内瓦”,“目前中国系选择日内瓦,但如日本仍坚持其目前之政策,而日内瓦调解失败,其选择无疑的,将反□”。

    如照李顿氏之见解,日本如果仍抱侵略野心,国联无法调解,则中国无疑的向“莫斯科”云。

    陈君继称,最近英国大文豪萧伯讷氏,抵香港时,向香港大学学生之演说词,曾谓“未来经过20年之后,世界变共产化”,又谓“在20年后之人类,如果由20岁起,至50岁之中,不能作革命事业,可谓无用之人,但若其为40许之人,尚能实行革命,仍不能以无用视之”,盖萧之言论,乃有感于国际现状,及将来之见解耳。然总而言之,将来世界如何变动,祖国当局,无论走那条路,亦须保留我国文化,乃能维持民族精神,盖今日一人能保存文化,即他日千万人之文化,赖以保存,而传播于无穷也,故际此千钧一发之时机,我辈对固有文化,岂可不思保存,对教育前途,岂可不思维护乎。

    厦门大学 在西南有特殊地位

    而我国内闽省之最高文化机关,首推厦门大学,但以厦门大学而论,其规模虽未能云巨大宏伟,然若以地势而论,在西南诸省中,诚不多得。盖厦大之校址,在厦岛中,四面环海,不论农务渔业,均有参考之利便,前者北平文化基金委员会,曾多方考察,认厦大地点,足为全国各地大学教授,研究水产学识之地,故由文化基金委员会,每年津贴厦大3万元,为夏季集会及创办研究所之用,历届暑假,各大学教授,到厦研究者,约数十校。

    厦大近况 大学部学生约400余人 高中部学生约200余人

    现在厦门大学之学生,大学部约400余人,高中部约200余人,合计约700余人。因学生数目之增加,及水产科及化学等各科仪品之购备,需费极巨,学校对于学生每年每名平均须费300余元,故每年经费须20余万元,如果较之中央中山等大学,其学生数虽达2000名以上,而每年须费达百万元以上,平均每名学生需费600元以上,与厦大比较,厦大可省壹半,究其所学成绩,厦大学生,未必逊于其他。

    但在近年来,厦大经济,因校务之扩展,需费更大,独立难支,故于民国二十年四月间,向中央政府,请求补助,虽蒙批准,月贴5000元,但自“九一八”事变后又被停止,去年5月,曾续发一次1500元,至今又未再付分文,因政府经济困难,亦属无可如何也。本年曾承闽省政府通过,月贴5000元,但须由本年7月份起,且议明以半数为添设工科之用,但领款之期未至,将来有无何种变动,则未敢断也。

    厦门大学,为闽省唯一之文化机关,为全省最高学府,华侨子弟,就学其间,不为少数,故厦大与华侨之关系极巨,吾侨应不忍令其坐困于经济,难于发展,而当谋有以赞助之,维护之,我国文化前途,实厚望焉。

    财政收支

    陈嘉庚君代蔡汉亮君,报告该会2年来财政收入与支出之状况(由民国20起至22年止),兹志如下。

    收入部分,道南学校月捐5,326元,爱同学校月捐1,185元,教育捐4,384元,产业厝税30,799.90元,地租715.90元,天福宫香资12,840元,利息集847.93元,共56,074.42元。

    支出部分,道南经费18,084.90元,爱同经费17,205元,崇福女校14,190元,津贴九校9,682.52元,什费3,242.95元,辛(薪)金集3,677元,门牌地税9,542.39元,印刷费1,482.91元,修葺集4,787.07元,视察费590元,保险费845.50元,共80,233.24元,对除外不敷27,255.82元。

    各股报告

    首由总务股主任侯西反君,报告两年来会务之情形,略谓因受不景气之打击,对于屋税等项,因佃户要求减租,致会中收入减少,及报告接收新恒山亭之经过情形;继由建设股主任汤祥藩君,报告建设经过,称去年度因各屋业之修葺,及崇福女校,因生数之发达,在天福宫之大坛,增建教室一座,有此种种原因,建设费支出达数千元;再由教育股主任林庆年,报告三校状况,并致词互相勉励,略谓我人切不可为惯例所染,而有下列之毛病,(一)热心程度,常在未达之时,及至衣食充足,功成名立,对公益事即不肯继续努力,(二)妒忌心理,常有前任职员,于离职不愿再与新职员合力,坐观成败,词意恳切。

    再后为周献瑞君报告马来亚各坡之华侨近况

    据周君称,日前承闽侨会,派往马来亚各地,宣传救乡工作,因历观对于各地华侨情形,感触殊多,大约可分数项报告之。

    农,南岛各地,华侨从事垦植,种树胶等土产者甚多,数年来因胶价惨跌,各地种植家大受影响,痛苦难言。

    商,因土产惨败之影响,商业亦随之而衰退,在怡保曾有一华商,本有资本60千,但因经营不佳,债务不能还清,几与破产等,后甚至忧愤而死,其他尚有数十千之资本,每日所售货款,不及数元而已,作为伙食,尚且不够,其惨况可知。

    工,因土产之惨败,胶园主已不开割,失业工人日多,问有采割者,终日所得,不及二角左右,伙食尚且不够,故一般工人,多饥形于色。

    教育,各地华校,因不景气影响,经费无着,闭门停办者甚多,而尚开办者,亦多甚形困难,故有实行合并之计划。

    社团,各地之社团,以槟城之丽泽社,最有精神,附办女学校4所,学生数达700余名,成绩可观。

    但以所到之各地而论,仅有少数地方,受不景气之影响稍轻者,如丁加奴一坡,因该地为渔区,出产品以鱼类为多,故商店仍能维持,其次如马六甲结兰丹等,最困苦者莫若麻坡怡保等地,因上述各地,均为树胶盛产之地,专靠胶业之盛衰为转移也。语毕,遂宣告休息,继并推举侯西反、洪子晖、周醒民、黄光弼、汤祥藩等君,为唱票记票等职,周献瑞为监票员。

    当选代表

    该会选举制度,由会员选举十分之一会员(现会员470人,计47人),为代表大会,然后由当选代表开会选举执监委员,再互选主席及各股主任等,手续方告完毕。其当选为代表者计有陈嘉庚、林庆年、李振殿、侯西反、李俊承、李光前、王吉士、李春荣、叶玉堆、周献瑞、胡载坤、黄肖岩、谢天福、汤祥藩、庄丕唐、李铁民、蒋骥甫、王声世、林戊巳、郭可济、颜世芳、蔡汉亮、蔡嘉种、林建邦、洪子年、陈清吉、傅无闷、陈永远、洪镜湖、王盛治、吴志渊、洪宝植、郑古悦、周醒民、庄笃鼎、黄曼士、杨长水、许洁成、陈万安、林邦彦、陈煦士、陈济民、邱菽园、林秉祥、黄卓善、萧伯馨、胡文虎等君,选举已毕,乃议订于本月25日下午2时,举行当选代表大会,以便当场选举执监委员,26日开第3届执监委员会,复选主席及各股主任云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