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加坡之有福建会馆,始于民国四年。馆章虽立,延未实行,原因复杂,非穷源推本,改弦更张,未能义澈也。溯自开坡以来,所有闽侨议会,皆附于天福宫之画一轩,公举总理三名,保管宫业及麟山亭义冢(有议事簿相承61年之久可考而知),而辅以宫中各神诞所交卜之值年福首(俗称炉主头家),合五股头30余号商为议董,凡所提议,一经画诺,互相传布,即依议而行。莫之违也。例如禁娼一项,不立禁条、不刊广告、不费分文,但凭一口宣传,能使全闽侣皆知,为无廉耻之丑业,虽有美利,甘让若辈独享,百十年来,无敢明开娼寮争摇钱树者,不独本埠为然,即南洋群岛之闽侨,亦一体遵从,奉为金科玉律者。其他种种善举,亦不落于人后,谓非流风善政,过化存神之妙,安得有此效果哉。降及光绪庚子,每届传单议董,渐多缺席,乃加入小坡为六股,另举协理12名,任期三年。第二三届则递增18名至21名,合总理为24名。
常会专传总协理,大会则兼传各值年之议董。在此期间所表决之重大议案,有关于移风易俗者,一为裁制三年一举之迎神赛会,准用灯彩鼓乐,禁装抬阁点景,每次可节省糜费四五万元之谱;一为裁制7月普渡,准在屋中自由设祭,禁演街戏及歌姬之类,年省糜费亦以万计,计于是年丁未倡办道南学校,黜华崇实,侨俗为之一变。然捐献校地者,特立券声明,将来如不设校,当归并天福宫,以充公业。迨至庚戍,又承另一部分之闽董,以崇文阁所祀仓圣文昌诸神所办义学及检收字纸等事,并所置屋业,移归天福宫兼管,是天福宫之为闽侨所信仰者,至深且久,居留政府亦认为闽侨最纯粹总机关,而特别优待之,此皆在未有会馆以前之成绩,其彰彰可考者如是。
洎乎民国初兴,议者以画一轩迫狭,不适宜于大会之议场,故就崇文阁之右廊,并另一住屋改造会馆,其建筑费则取诸其宫中而用之,民初落成,侨情益洽。添办崇文初等小校(现改女校)崇福女学校,且由律士订立会馆章程,以补从前所未备,政府亦承认为天福宫之改组,其特别优待如故,盖会馆为天福宫所胎息,不能离天福宫而独立。但有会馆之虚名,而无会员之实录,对于选举办法,欲稍用心,诸多棘手。适值闽侨大会议改组福建会馆兼教育委员会,来函商榷改组事宜,现经讨论就绪,必欲于短促期间,照章执行,宜先破除习惯,不畏首尾。不分股头、不论大小坡、不拘上下府(即延建汀邵福兴泉漳之区别也)。但求闽侨优秀分子,有正当之职业,而愿认捐一次基金者,各随其量,不强所难,即可为永远之会员,且可被选为会董,此即所谓义务与权利之一定标准也。所愿八闽侨友,群岛乡亲,踊跃输诚,共挥如椽之笔,联翩鼓舞,并为列席之珍,将见会员愈多,则基金愈厚,声气广通,则意气胥泯,福斯民于至善,会集群贤而尊圣教,建不世之奇勋,馆悬肖像,以作师资。事关桑梓,敢鸣求友之声,望切云霓,请速从公之驾。
附简明捐章
(一)认捐基金千元或500 元以上者,皆在会馆中悬挂影相,尺寸临时酌定。捐百元或10 元或5 元以上者,皆列名馆中月刊,送征信录,认为第一届永远会员。
(二)所收捐款,概寄银行或置业收息,以作闽侨公益事业,其基金永远保存,不得任爱开销。
(三)认捐者另有格式纸,填写姓名、年岁、乡邑、侨址、职业。以便缮造名册。在籍在洋,如有交涉事件,可报知会馆审查办理。
(四)报捐之期,限至阴历本年12 月底汇齐,便于刊印名单,复选新任会董。
(五)劝捐员皆有经手捐册担任介绍,如有自愿为劝捐员而无捐册者,可到现任总理薛中华、陈仙精二君处领取。
民国十六年十一月二十六日
新嘉坡福建会馆公启